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一、出血热的早期症状表现为:
1、发热:38至40度,持续3至7天,一周以上也不少见。
2、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少数有腹泻。
3、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4、三红: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眼睑水肿和面部浮肿。
5、出血: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样。
6、肾损伤: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血尿,肾功能下降。
7、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化验血象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或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
二、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主要是老鼠。
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3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属重灾区,西安地区属疫源地。流行性出血热全年均可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在11~1月为高峰,5~7月小高峰。
2.传播途径:
(⒈)呼吸道。带出血热病毒的老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⒉)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⒊)接触传播。被鼠咬伤、老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受污染而感染。
(⒋)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⒌)虫媒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螨虫,经叮咬人体将病毒感染给人。
三、治疗与预防:
1.治疗:强调对病人尽早实行“四早一就”的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2.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凡居住在出血热高危地区16--60岁人群都是疫苗接种对象。由于经济开发,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人群接种疫苗尤为必要。
接种程序:0. 14天两针次为基础。6个月后强化一针次。
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注射后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反应率低,极个别人因注射后吸收缓慢,可出现暂时性局部硬结,但很快即可吸收。
⑵禁忌症:①发热及急、慢性传染病。②患严重肝、肾疾患。③慢性心血管病。④有过敏史者。⑤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